【评论】清明时节话“清明”

时间:2023-04-04 14:37    来源:蚌埠市纪检监察网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《岁时百问》有云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……”清明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一,也是传统祭祖节日。清明时节,阳气上升,万物齐巽,此时融入自然世界,刚正之气油然而生,清明之风拂面而来。

春分过后十五日,则清明节至。清明时节,有风,被视为“习习祥风”;有雨,被视为“祁祁甘雨”,人们对于清明时节的天气,心怀感恩与包容。扫墓祭祖是清明时节的核心,是礼敬祖先、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,大自然需要呵护才能气清景明,政治生态也要做到干部清正才能勃发生机。

“清明”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美好词汇,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传承。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清明扫墓,明净心志,追古抚今,缅记先恩。古往今来,清明节是中华儿女悼念逝者、寄托哀思、缅怀先人的日子。“臣在九泉心无愧,勤政清明复清明”,两千五百年前,介子推的忠义之举使清明节在起源之初又被赋予了“勤政”之涵义。

从字义上解读:“清”即两袖清风、清正廉洁;“明”即明辨是非、公私分明。除了节令气候意义上的“清新明净”之外,还包含两层含义:一方面是心理情感、行为方式上的清明,它意味着,清明时节人们对于追忆先人所持有的“清晰明睿”的精神状态及情感态度;另一方面则是更深层次的社会秩序、规则法度上的“清明”,清明节不仅是传统节日,更是对“清明”哲学的提醒与倡导。一个过于铺张靡费的“清明”,既不够文明,其实也很不“清明”,甚至有悖于清明的文化价值本义。

“况是清明好天气,不妨游衍莫忘归”。今年清明清风习习,没有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“不妨游衍莫忘归”,乘着暖阳外出踏青,在天人合一中感受春天的气息。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,知行合一,需要走近大自然,用脚步丈量壮丽河山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也可以衍生为新时代群众与党员干部的关系。有些党员干部在机关待得久了,跟群众打交道少了,见到群众除了寒暄,不知该聊些什么,干群关系就会日益淡漠。党员干部要乘着“基层减负”的春风,摆脱文山会海,去感受春天的绿,去体验群众中的苦与乐,全身心融入群众,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。

“枕上诗书闲处好,门前风景雨来佳”。工作闲暇之余,静听窗外斜风细雨,拿起书本充充电,把学习当作一种爱好,完成好每天的日常,让好的家风在言传身教中传承。“国是最大家,家是最小国”,清明的含义不局限于节气,还包含风清气正的家国情怀。家风,从千古文学中来,于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中去,它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,于潜移默化之中温暖千家万户。好的家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在立身处世方面,清白家风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家风家教重在明德,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“推动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”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“清白”当先,“明德”为要,在知行合一的具体实践中推动家教家风在立身处世中赓续发扬。

清明虽短,既有悲欢离合,也有阴晴圆缺,这恰是人生的真实写照。党员干部在清明中体验日常,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“清明”,让家国清明赓续传承。(蚌埠市固镇县纪委监委 周楠楠)
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