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镇:“复合式”工作模式 推进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

时间:2022-08-29 15:26    来源:蚌埠市纪检监察网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“协作区的成立,既破解了熟人社会监督难问题,又弥补了我们乡镇纪委力量不足、专业能力欠缺的短板。尤其是在开展重大问题线索核查时,可以集中优势‘兵力’,同向发力,大大提高了工作质效。”蚌埠固镇县连城镇纪委书记刘畅高兴地说道。

今年以来,固镇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纪委部署要求,持续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,坚持系统思维、改革创新、稳妥有序的原则,明确纪检监察协作区职责定位,规范组织形式、运行机制,进一步促进工作力量向乡镇倾斜、人员力量统筹使用,有力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、向群众身边延伸。

优化组织设置。按照就近整合、区域划分、便于指导、利于工作的原则,全县成立3个协作组,探索实行“常委(委员)+纪检监察室+乡镇纪委+派驻机构”的“复合式”工作模式,建立“纪委常委、监委委员分工负责”工作机制,每个协作组由1名纪委常委或监委委员任组长,乡镇纪委、派驻(出)机构为成员,由一个纪检监察室联系。既统一调配力量、优化整合资源配置,又充分发挥“室组地”联动工作机制作用,构建完善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合、内外联动的监督执纪体系,最大程度凝聚监督执纪合力。

配强人员力量。3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各设主任1名,由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兼任;设常务副主任1名,由牵头联系的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兼任;设副主任1名,由县纪委监委委派一名同志担任,负责协作区驻点工作。成员由牵头纪检监察室的1名工作人员、相关乡镇1名纪委副书记或专职纪检干事组成,每个乡镇每月抽调1—2名村级纪检委员到协作区跟班锻炼,以干代训。

完善运行机制。制定印发《关于规范化建设纪检监察协作区的实施方案》,进一步厘清纪检监察协作区的职责与分工,通过制定工作职责、规范工作流程、健全管理制度,加强协作区内部监督制约。建立主要领导总牵头、分管领导分别牵头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工作、联系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、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,有序推进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。

“接下来,将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,切实打通监督执纪‘最后一公里’,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,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满意度。”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蚌埠市纪委监委)
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