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廉政时评】既要“识得破”还要“忍得过”

时间:2018-09-28 11:18    来源:蚌埠市纪检监察网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《醒世恒言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录事薛某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,由于几天不曾觅食,感到饥肠辘辘,恰遇渔夫垂钓,他明知饵在钩上,吞之祸身,但耐不住饵香扑鼻,总想吃了它,于是张口咬之,终被钓住。作者冯梦龙的评点入木三分:“眼里识得破,肚里忍不过”。

现实生活中,一些腐败分子和薛录事一样,往往眼里识得破,但面对送上门的巨额贿款,贪欲就战胜了理智,再加上抱有侥幸心理,就将贿款收入囊中了。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,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一开始,他们也能严格要求自己,但耐不住“围猎者”的轮番进攻,最终败下阵来。从收一箱酒、一条烟开始,然后慢慢收现金、房产,在不知不觉中突破底线,践踏法纪,滑入深渊。一些干部之所以眼里识得破,肚里忍不过,关键还是自身素质不过硬,理想信念不坚定。他们对法纪没有敬畏之心,在慎独慎初上放弃了自我要求。

在慎独慎初方面,古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。据史料记载,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喜欢吃鱼,有人给他送鱼,他拒之门外,坚决不收。送鱼的人说:“知道你喜欢吃鱼,所以才给你送来,为什么不收?”公仪休说:“我正是因为喜欢吃鱼,才坚决不接受这条鱼的。我今日收下了这条鱼,如果有朝一日因收鱼丢了相位,虽然我喜欢吃鱼,却再也不能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。如果我不收这条鱼,保住自己的相位,就能够长久地靠自己的俸禄买鱼吃了。”公仪休的高明之处在于,不让第一次失守,不给行贿者机会,最终可以守住清廉,收获平安,获得幸福。

作为领导干部,要在心里时时绷紧纪律这根弦,始终对法纪保持敬畏之心。要坚定理想信念,明白权力是谁给的,权力是为谁服务的。在平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,切实做到慎独、慎初、慎微、慎终,防微杜渐、警钟长鸣。要慎独,既要管好“八小时”以内的工作和生活,更要管好“八小时”以外远离组织、无人监督时候的工作和生活,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,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,有没有监督一个样,不越“红线”,不犯错误。要慎初,面对千般诱惑、万种笼络时,要防止发生“第一次”的沦陷,把好第一道关口,守住第一道防线,坚决杜绝侥幸心理。要慎微,警惕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腐蚀,注重生活小节,不该吃的不吃,不该拿的不拿。要慎终,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,不为小恩小惠所惑,不为人情搅扰所动,堂堂正正做人,清清白白为官。(五河县纪委监委  梁学刚)
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