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你是一道光》扶贫人物系列报道——颜亮亮:实事求是正风气,建章立制兴一方
2014年10月底的一个普通的下午,颜亮亮乘坐中巴辗转了四个多小时,第一次来到位于皖西北的临泉县刘桥村(现已改名为刘桥社区)挂职工作。
从阜阳一路走来,除了一条新修的村道还算平整,在他面前的村庄看起来脏乱不堪,缺水的地面呈现出一道道土沟,土沟上面黑黝黝的垃圾遍布。更让他始料不及的是,村民们看他的眼神都透着一股疏离和审视的意味。
“来之前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,但是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差一些。”颜亮亮回忆当时情形,虽然时日久远,但他仍记忆犹新。
面对这样的景象,他没有退缩,十五年的军旅生涯培养出他一身韧劲,“既然来了,就不负所托,把事情做好。” 放下行李和心理包袱,颜亮亮就脚踏实地开始了扶贫工作,一个又一个贫困户去帮扶、一个一个难题去解决、一年又一年去推进工作,这一干就是五年多。
走访摸排 精准扶贫
临泉县历史悠久,近230万户籍人口数量在全国县域中数一数二。刘桥村,虽然名为“村”,却是由13个自然村落组成,居民近5000人,其中贫困户就有284户637人。
“和皖南的同志交流时我才知道,我们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比人家一整个村的人口还多。”颜亮亮一户一户地挨家走访,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情况摸排。
颜亮亮在老乡家了解情况。受访者供图
现在谈到贫困户的情况,颜亮亮底气很足,“不仅是贫困户自己的情况,他们的亲戚、朋友、社会关系等,我都了解的清清楚楚。”在当年扶贫工作还没有健全贫困户档案时,他就协同村干部一起梳理每个贫困户家的情况,分类整理,分析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,并给出因户制宜的扶贫办法。
贫困户姚德红的妻子患有精神残疾需要长期服药,但由于没有在当地落户,也没有二代身份证,无法享受残疾救助、医保等国家政策。颜亮亮为了解决姚德红家的问题,多次跨省沟通协调,带着姚德红一家往返一千多公里,到湖北解决了其妻子20年没能解决的户口问题。2016年,姚德红脱贫了,第二年女儿还考上了县一中,一家人现在生活有了盼头。
作为一个纪检干部,颜亮亮常将“实事求是”作为工作准绳。“我们村里一个贫困户女孩,上大学期间被帮扶,但是现在她已经毕业好几年了,大学生收入也比较高,还享受贫困户政策就很不合适了。”
“真贫困的我们要帮扶,但已经不贫困我们也不能总给他‘递拐杖’。”颜亮亮如是说。
拓产增收 从0到1
对颜亮亮来说,最困难的扶贫任务是为村集体找来增收的途径。“面对扶贫任务,我对贫困户的帮扶还是心里有底的,但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的任务确实让我一筹莫展。”
刘桥村当年的村集体不仅收入为零,而且还有十多万元的亏空。初来乍到的颜亮亮拿着上级拨下的五万元扶贫基金,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颜亮亮走访村民。受访者供图
在忙碌的工作中,大半年很快过去了,投资养殖风险比较大,投资产业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……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发现路旁的广告牌收益不错。在比较了几家广告公司之后,他联系各方资源,在路边竖起了广告牌,并和广告公司签订合同,当年为村集体增收了五万元,完成了这项任务。有了从0到1的突破,颜亮亮逐渐找到了为集体增收的信心和路径。
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帮扶带动下,村里的产业经济发展一年比一年好,村集体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,2019年,刘桥社区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了40余万元,为当地的社区服务、乡村振兴注入了底气。
建章立制 文化兴村
刚入村时村民们的疏离眼神一直是颜亮亮的心病。
村民知道他是省纪委来的干部,三天两头拿着材料找他反映情况,看着群众有那么多的不满,于是,他在每个自然村都召开了“为民务实净生态、移风易俗正风气”群众座谈会,干部态度粗暴、优亲厚友、集体资产被侵占的问题一一暴露出来。问题找到了,事情也就好解决了,干群关系也理顺了。
扶贫要扶志、扶智。
“贫困不光荣,贫困户也不应因贫困不劳而获。”颜亮亮说,村里集体收入有了起色曾经搞过贫困户分红,但只搞了一年,因为他发现这种分红模式助长了村里争做贫困户的风气。
后来,他改换工作思路,通过设立公益岗位为贫困户发补贴。比如村里的卫生清洁工作,贫困户可以申请并领取补贴。村里还设立了“扶贫驿站”,准备了大米、粮油等生活物资,对孝敬老人、爱护环境等尊重和维护村规民约的村民,发放卡片积分换取奖励。“想让老百姓明白,好日子要靠自己干出来”。
从2014年开始,新修基建、精准扶贫、巩固提升、纠风正气、文化振兴、建章立制,颜亮亮一年一个主线工作,把刘桥的环境越建越好,让百姓生活得越来越舒心。2018年,这里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。
“现在我走在村里,马路上干净整洁、路灯明亮,电动车都摆放的整整齐齐。老乡们见面都会热情地问候,村干部们干劲足、服务意识强。”颜亮亮告诉记者,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老乡们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,“老乡们信任我们,心中有了信仰,生活变得更有希望”。 (刘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