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(以下简称“条例”),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。曾几何时,从“舌尖上的浪费”到“车轮上的腐败”,从“会所里的歪风”到“形象工程”的泛滥,犹如沉疴毒瘤,侵蚀着党政机关的肌体,损耗着公共资源,更严重影响了群众信任。如今,刚性的制度约束如劲风涤荡,重塑着党政机关的行为准则,也为全社会立起厉行节约的鲜明旗帜。
筑牢思想之魂,过紧日子要紧抓“思想”。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”,勤俭节约不仅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美德,更是中国共产党从筚路蓝缕走向辉煌历程中始终坚守的精神密码。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学细悟新修订的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把“过紧日子”的要求融入血脉、刻进灵魂。必须深刻认识到,每一笔财政资金都连着民生冷暖,每一次公务支出都关乎政府公信。必须从思想根源上破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,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、通报典型案例等形式,以案明纪、以案说法,让“过紧日子”从一句口号转化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价值遵循。
织密监督之网,过紧日子要紧抓“行动”。“过紧日子”不能停留于口号,必须动真格、见真章,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。新征程上,全面从严治党虽已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心存侥幸,在节约问题上搞变通、打擦边球。强化监督问责,是确保“过紧日子”落地生根的关键抓手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健全完善立体化监督体系,让浪费行为无所遁形。同时,创新技术赋能,通过公务用车平台统筹调度、电子化审批压缩流程、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,让科技成为制度执行的“助推器”。唯有监督之眼常亮、问责之剑高悬,方能让“过紧日子”的弦越绷越紧,让节约之风越吹越劲。
夯实作风之堤,过紧日子要紧抓“作风”。“作风正则干部强,干部强则事业兴”。《条例》强调“坚持实事求是、保障公务活动正常开展”,这就要求干部在厉行节约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。一方面,要刀刃向内,压缩非必要行政开支,严控“三公”经费和形象工程,将省下的资金精准投向教育、医疗、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。另一方面,要以作风建设为抓手,加大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的整治力度,重点整治在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过程中存在的表态多调门高、行动少落实差,做表面文章、搞花架子等问题。
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。党政机关带头,过的是“紧日子”,谋的却是“好日子”。新时代新征程上,党员干部当以“紧”的作风锤炼初心,以“俭”的品格践行使命,以实际行动推动“过紧日子”要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(固镇县纪委监委周楠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