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廉政时评】莫让痕迹化管理演变为“痕迹主义”

时间:2018-08-09 11:37    来源:蚌埠市纪检监察网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近日,网络上一篇《“痕迹主义”在基层流行》的文章引发热议,“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9份档案”、“每天进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APP定位,和贫困户合影”。这些事听起来荒诞,却在现实中频频发生,痕迹化管理正在逐渐演变为“痕迹主义”。

痕迹化管理是企业通过保留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资料,有效还原生产经营活动,供日后查证。将痕迹化管理引进基层,要求工作“留痕”便于考核,应该也是可行的,然而有些地方和部门背离了痕迹化管理的初衷,“痕迹主义”在基层甚嚣尘上。

“痕迹主义”,是为了应付监督检查,在工作过程中只注重刻意留“痕”,对任务的落实和实际成效却并不关心的态度和做法。其具体表现为:重痕迹、轻管理;重材料、轻成效;重视色彩斑斓的宣传图片,忽视了群众的满意度指标。更有甚者,一些人无中生有,制造痕迹,资料靠百度、图片靠PS,定位找BUG,“留痕”演变成弄虚作假、欺上瞒下的形式主义。

“痕迹主义”并不是什么新事物,而是形式主义的变种,归根到底还是宗旨意识淡薄和只对上负责、不对下负责的错误政绩观所致。“痕迹主义”只重视痕迹不注重实效,不脚踏实地只求蒙混过关,实质上是对组织不忠诚、对工作不负责,对群众敷衍塞责的表现。“痕迹主义”是病,得治。

“痕迹主义”问题在基层,破解之法在上头,基层之所以热衷于“留痕”,根子在我们的检查方法。如果我们的检查考核不只是检查资料,而是多一些走访调查、现场查效;不只是听汇报、看“盆景”,而是多一些明察暗访,听百姓心声,“痕迹主义”就无处遁形。

破解“痕迹主义”,要树立宗旨意识,聚焦为人民谋幸福、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上;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办实事、求实效上。“工作留痕”重在走心,要多一些“真实”,少一些“套路”;多一些打基础、惠民生的实绩,少一些重形式、看表象的花哨;多一些留在群众心中的口碑,少一些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浮华。“痕迹主义”自然就没有市场。(固镇县纪委监委驻县教体局纪检监察组  邢军)

打印文章 | 加入收藏 | 分享到: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