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家风家教故事】父亲的人生准则

时间:2018-02-28 16:14    来源:蚌埠市纪检监察网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当我从乡镇组织部长转岗到乡镇纪委书记后,父亲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“不蒸馒头‘争’口气。”已经记不清父亲是第几次跟我说这句话了。他总说,“孩子,公家的钱、老百姓的钱我们一分都不能占。我们家没出过‘公家人’,你是第一个,还是党员,咱得争口气,不能给党丢脸!”

父亲是一位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,多年来的工作生活中,他始终把“不蒸馒头‘争’口气”作为人生准则,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。父亲年轻时经常出差,可他却是厂里有名的“会算计”。外出一天三顿饭只求温饱,不求小康,绝不允许自己占公家一分一厘。长大后,我曾经问父亲为啥这样对自己?父亲说:“那是公家的钱,我们不能乱花。既然公家相信我们,让我们带这么多钱出来办公事,我们就得‘不蒸馒头‘争’口气’,得管住自己,切不可走错路,回不来哟!”

转眼间,我参加工作已经17年了,从上学到上班、从企业到机关、从城市到农村,父亲这句通俗易懂的叮嘱已经烙在我的心里,鞭策着我,提醒着我,激励着我前进。

2017年,我从组织部门调任现在的纪检监察岗位,面对新的岗位和新的职务,或多或少有些陌生,有些不适应。不适应是因为对纪检监察业务不熟悉,怕说外行话、办外行事。怎么办?还是那句话,“不蒸馒头‘争’口气”,组织工作能干好,纪检监察工作也必须要做好。

于是,在我的书桌案头堆满了党章党规党纪以及最新的业务文件,白天没时间学就晚上学,在学中干,在干中学。遇到不懂的,我就虚心向上级请教,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和兄弟单位同事请教。通过学习纪检监察法律法规到跟班学习参与案件办理,从会计账目清查到“三资”清理,从抓早抓小、运用四种形态到执纪审查工作技巧运用等,努力奋进的同时,我的内心就一个声音,“要争口气,争取早日跟上队伍,进入角色,成为一名执纪尖兵。”

“不蒸馒头‘争’口气”。父亲用他务实奋进的优良作风教育了我、影响了我,向我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,是我一生受用不尽、战胜困难的“精神法宝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固镇县杨庙乡纪委书记 任志刚)

技术支持: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(http://www.yeecms.com/)